李世民蒙山遇佛记

2019-12-18

李世民小时候在太原长大,因为离蒙山很近,经常到蒙山来游玩。

这一天,李世民又来到蒙山,因没有带从人,一个人信步从开化寺后面上了山,从山顶向下望,无数的游人信徒,正在朝拜大佛。

李世民在山头看着看着就陷入了沉思。突然听到后面有人问:‘公子怎么跑到山顶上来了?’ 李世明猛回头看,一位僧人站在不远处正向他合掌行礼,李世民赶紧还礼,并说:‘师父你好,这山顶风光好,你看下面,‘拜佛人似云,无论官者、民者,富者、贫者具进高香’。那僧人说:‘是啊,‘进香者如浪,不管成也、败也、兴也、衰也皆许美愿’。李世民说:‘不求今生求来世,这些人现在许美愿不是一事无成吗’? 僧人说:‘公子不闻‘佛度有缘人’? 李世民赶紧问:‘什么样的人是有缘人?你看我和佛有缘吗? ’ 僧人笑呵呵的说:‘公子生于庙中,(注1 ) 那定是和佛有缘了,佛会保佑你的。’李世民紧接着说:‘那佛能保佑我长生不老吗?’僧人说:‘贫僧不打妄语,佛不能保佑你长生不老,但能保佑你遇难呈祥。’李世民又问:‘那我以后一有难,佛就能帮我吗?’僧人说:‘一而再,不能再而三。只能救生死之难。’李世民说:‘一而再,不能再而三。救两次生死之难,就是多了两条命,这也不错。师付你说的能算数吗?’僧人道:‘我说的算不算数,今后必能验证。公子,我说的要算了数,你当如何?’李世民想都不想马上说:‘要真能保佑我两次大难不死,我就去出家当尚和。’ 僧人笑着问:‘你说的可当真?’李世民把胸脯一拍说:‘谁不知我太原公子李世民,向来说话算话。’僧人道:‘那就是一言九鼎了。’李世民说:‘当然,一言九鼎。’僧人道:‘那你可要牢记你的一言九鼎 。’李世民一面答,一面低头想:一言九鼎,人们说皇上说话才能祘是一言九鼎,我说话怎么能说是一言九鼎呢,僧人肯定是开玩笑的话。再抬头,那个僧人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。李世民才知道遇见了佛.

这才有了以后的十三棍僧救唐王(注2),  救唐王出阴曹地府(注3)两次生死之劫。 李世民为了一言九鼎,想出家为僧,但他是皇上,又不能出家当和尚,于是找来替僧 , 结拜为兄弟,赐名唐僧, 并请唐僧西天求取真经,弘扬佛法。

注1       紫微临凡  寺中生唐王

在隋朝未年,却说隋主隋炀帝,因梦‘洪水淹城,树木生子’,疑心有个姓李之人为祸,将来得天下者必是个姓李之人。遂令内侍敕死几个李姓之人。

唐国公李渊赶紧上书隋王,,乞归太原养病。圣旨准行,还令他为太原府通守,节制西京。李渊见准了这道本,着他做太原郡守,便似得了一道赦书,急忙叫收拾起身, 只见夫人窦氏向前道:“今日得回故里,甚是好事;只是妾身身怀六甲,此去陆路,不胜车马劳顿;况分娩将及,不若且俄延半月起程。”李渊道:“夫人,隋主多疑,更有奸人造谤,要尽杀姓李的人,在此一刻,如在虎穴龙潭,今幸得请,死也归故乡死。”窦夫人默默无言,自行准备行李。李渊一面辞了同僚亲故,一面辞了朝,自与窦夫人出离长安。

离长安第二天,行出六十多里,天已晚,没有驿馆,只有一座大寺,名叫永福寺。唐公看家眷众多,非民间小户可留,只得差人到寺中,说要暂借安歇。本寺住持名为五空,闻知忙忙撞钟擂鼓,聚集众憎,一边着行童打扫方丈,收拾厨房;一面著了袈裟,手执信香,率领僧众,出寺迎接。唐公吩咐家眷车辆入寺来。打发家眷进禅堂后面,封锁了中门。自己在禅堂坐住,坐到二更时候,忽闻得异香扑鼻。忙看几上博山炉中,已烟消火灭。到后来越觉得满堂馥郁。着人去看佛殿上,回报佛殿中并不曾有香。唐公觉是奇异,步出天井;只见景星庆云,粲然于天;祥霞烁绕,瑞雾盘旋在禅堂后面,原来是紫微临凡。李渊正仰面观看时,忽守中门的家丁来报,因路途行急,不免震动,遂致夫人提前分娩,,生下二公子,母子平安。时仁寿元年,八月十六日子时二公子李世民在寺庙中出生。

捱到天明,唐公进殿参礼如来,感恩佛祖保佑毌子平安。住持率僧人前来贺喜。唐公随命家丁取银十两,给与住持,並让家丁多买沉檀速降诸香,各殿焚烧,解除血光污秽。又对住持道:“我本待即行起身,怎奈夫人初分娩,不耐途路辛苦,欲待借你寺中,再住几时何如?”住持禀道:“敝寺荒陋,不堪贵人居止。喜是宽敞,若老爷居住,不妨待夫人满月。”唐公道:“只恐取扰不当。”吩咐家丁,不得出外及在寺骚扰。又对住持道:“我观此寺,虽然壮丽,但不免坍颓处多,我意欲行整理。”随即研墨,饱渗霜毫。住持忙送上一个大红织金丝面的册页。唐公展开,写上一行道:“信官李渊,喜助银一万两,重建永福寺,再塑合殿金身。一到太原,即着人送来。”住持请唐公各殿焚香;撞钟擂鼓,好不奉承。自此唐公待夫人满月后启行,回到太原。

注2   十三棍僧救唐王

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春天,李世民以太尉、尚书令、陕东道益州道行台、雍州牧、左右武侯大将军、秦王等身份督军与王世充作战,进行他建立伟大的唐王朝之前的统一战争。 二月份的时候,王世充已经兵败如山倒,但是因为窦建德率兵十余万增援,战局暂时变得复杂起来。当时的战场主要在洛阳附近,在洛阳与少林寺之间有一个“轘州”,称柏谷坞,在柏谷坞北五十里处,因其地势险要,属兵家必争之地。王世充将之作为军事要塞,让侄子王仁则据守,自己拥兵与之不远的洛阳,互相呼应支援,以抗拒唐军。

柏谷坞有少林寺干亩田地,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,专管种田护园。一日,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,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,原来他们是逃荒人,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,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,拾到上书“秦王之印”玉印一个。丢印的是一个被王仁则抓的郎中,听说那郎中被关进了洛阳监狱的死囚监丶。智守听完以后,把这夫妇带进庄院,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—•遍。寺主僧志操,留下玉印,打发逃荒夫妇走后,十三武僧议论起来。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。都说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,关内五谷丰登,军队秋毫无犯。王世充也自称皇帝,祸国殃民,实属蟊贼,要设法搭救那个可能是秦王李世民的郎中才是。

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,混在人群里来到“禁地”洛阳监狱那里,夜深人静,在距监狱门口不远的地方,正好碰上一个巡逻禁卒走来。普胜来个猛虎跳涧势,飞上去卡住了禁卒的喉咙,像提小鸡一样,毫无声息的将那个禁卒提到僻静之处,昙宗得到钥匙,悄悄进入监內,一一制服了狱卒,又将那监狱总管捆了手脚,嘴里填上东西,推到墙角暗处,昙宗开了死囚监门,背起李世民跑出死囚监,智守、普胜紧紧跟上,十三人一起离

开了“禁地”。

他们当即一不做二不休.兵分两路,一路护送李世民出城,到洛阳桥头相等;一路人去捉贼子王仁则。在善扩带领下,昙宗、明嵩、善护等五人,穿过伊洛街口, 见星光下三四个卫兵在一座高楼前游荡,便抓住其中一个让他领到王仁则院前,又想办法打开了房门。屋内的王仁则忽见有人进屋,劈头就是一剑,昙宗来个金沙飞掌,拨过来剑,闪进屋中,两人就在屋内相斗起来。在屋外观望的佛灭赶到,伸手抓起一石磨照着王仁则砸去,只听“啊呀”一声,王仁则倒在地上。昙宗用绳子将王仁则—绑,昙宗像扛粮食袋子似的,往肩头一放,避开守城军马赶往洛阳桥。再说志操他们,在官马棚偷了十四匹战马,把李世民扶上马,破门来到洛阳桥头等候。昙宗扛着王仁则来到桥头,翻身上马,用胳膊夹着王仁则,十四匹战马直向西而去。

不远遇见了李世民的唐营兵将,十三个少林和尚,把俘虏到的王仁则和那块玉印,一并交给了李世民,便回柏谷坞去了。

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“十三棍僧救唐王”的故事。

注3      救唐王出阴曹地府,

长安城,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。自周、秦、汉以来,三

州花似锦,八水绕城流。三十六条花柳巷,七十二座管弦楼。

大唐太宗皇帝登基,改元龙集贞观。此时已登基十三载。这几天太宗皇帝突然病重,虽经太医精心治疗,不见效,身体渐重。一日,太后又传旨,召众臣商议殡殓后事。太宗又宣徐茂功,吩咐国家大事,叮嘱仿刘蜀主托孤之意。言毕,沐浴更衣,遂瞑目而亡。那三宫六院、皇后嫔妃、侍长储君及两班文武,俱举哀戴孝,又在白虎殿上,停着梓宫不题。

却说太宗渺渺茫茫,魂灵径出五凤楼前,有一对青衣童子,执幢幡宝盖,高叫道:“太宗皇帝,阎王有请,有请。”太宗并二童子举步前进。忽见一座城,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,上写着“幽冥地府鬼门关”七个大金字。那青衣将幢幡摇动,引太宗径入城中。

十代阎君在森罗宝殿降阶而至,躬身迎接太宗。太宗谦下,不敢前行。十王道:“陛下是阳间人王,我等是阴间鬼王,分所当然,何须过谦?” 森罗殿上,与十王礼毕,分宾主坐定。十王道:有劳陛下降临,望乞恕我催促之罪。”言毕,命掌生死簿判官:“取生死簿来,让陛下看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?”崔判官急转司房,取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,先逐一检阅,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。崔判官吃了一惊,心想;佛祖许他两次大难不死,十三棍僧救唐王已为一次,此次不救当为何时。急取浓墨大笔,将“一”字上添了两画,出来将生死簿呈上。十王从头看时,见太宗名下注定贞观三十三年,阎王惊问:“陛下登基多少年了?”太宗道:“即位,今一十三年了。”阎王道:“陛下宽心勿虑,还有二十年阳寿。请返本还阳。”太宗闻言,躬身称谢。十阎王连说;惭愧!惭愧! 并差崔判官、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。

那太尉执一首引魂幡,在前引路,崔判官随后保着太宗,径出幽司。太宗举目而看,不是旧路,问判官曰:“此路差矣?”判官道:“不差。阴司里是这般,有去路,无来路。如今送陛下自转轮藏出身,一则请陛下游观地府,一则教陛下转托超生。”太宗只得随他两个,引路前来。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轮回门,拜呼唐王道:“陛下呵,此间乃出头之处,小判告回,着朱太尉再送一程。”唐王谢道:“有劳先生。”判官道:“陛下到阳间,千万做个水陆大会,超度那无主的冤魂,切勿忘了。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,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。凡不善之处,俱可一一改过,普谕世人为善,管教你后代绵长,江山永固。”唐王一一准奏,辞了崔判官,随着朱太尉,却就脱了阴司,径回阳世。

却说那唐朝驾下两班文武,俱保着那东宫太子与皇后、嫔妃、宫娥、侍长,都在那白虎殿上举哀。只听得棺中连声大叫道:“闷杀我耶!闷杀我耶!”唬得个文官武将心慌,皇后嫔妃胆战。魏征道:“此乃陛下还魂也。”打开棺盖,果见太宗坐在里面,复回阳间为君。

唐王上金銮宝殿,聚集两班文武,山呼已毕,依品分班。

太宗道:“日前朕觉神魂出殿,又见青衣者,执幢幡,引朕入

森罗殿上,与十代阎王叙坐。命取生死文簿,检看我的阳寿。时有崔判官传上簿子,阎王看了道,寡人有三十三年天禄,才

过得一十三年,还该我二十年阳寿,即着朱太尉、崔判官、送朕回来。自出了森罗殿,见那阴司里,不忠不孝、非礼非义、作践五谷、明欺暗骗、大斗小秤、奸盗诈伪、淫邪欺罔之徒,受那些磨烧舂锉之苦,煎熬吊剥之刑,有千千万万,看之不足。又过那枉死城中,有无数的冤魂。尽都是六十四处烟尘的叛贼,七十二处草寇的魂灵,挡住了朕之来路。幸亏崔判官作保,借得河南相老儿的金银一库,买转鬼魂,方得前行。崔判官教朕回阳世,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,超度那无主的孤魂,将此言叮咛分别。朕方得还魂也。”众臣闻此言,无不称贺,遂此编行传报,天下各府县官员,上表称庆不题。

太宗又传旨大赦天下,又出恤孤榜文,自此,内外俱善.

太宗又聚集百官,出榜招僧,修建水陆大会,超度冥府孤魂。榜行天下,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,上长安做会。个月之期,天下多僧俱到。唐王传旨,选举高僧,修建佛事。当日选出玄奘法师。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,毗卢帽一顶。择定吉日良时,开演经法。

贞观十三年,九月甲戌初三日,癸卯良辰。玄奘法师,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,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。唐王率文武百官,乘龙车凤辇,出离金銮宝殿,径来寺拈香。有道是;皇帝沐浴虔诚尊敬佛,皈依善果喜拈香。

在长安城化生寺,唐王引着百官,拜佛拈香。三匝已毕, 太宗拈香,拜佛祖金身,正拜之际,耳边突然有个好似熟悉的声音道:‘公子,可否记得一言九鼎?’太宗心中一动,忙抬头四观,只见;幢幡飘舞,凝空道道彩霞摇;宝盖飞辉,映日翩翩红电彻。世尊金象貌臻臻,罗汉玉容威烈烈。瓶插仙花,锦树辉辉漫宝刹;炉焚檀降,香云霭霭透清霄。时新果品砌朱盘,奇样糖酥堆彩案。高僧罗列诵真经,愿拔孤魂离苦难。金钹声中,又传来佛祖的声音:‘你是人间帝王,怎可出家为僧,可选一替僧。我再送你大乘佛法三藏,可以度亡脱苦,寿身无坏。能解百冤之结,能消无妄之灾。’太宗再三叩拜曰:‘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,再秉丹诚,重修善果。’

这时那玄奘法师引众僧罗拜唐王,礼毕,分班各安禅位,太宗问道:“西天佛祖处有大乘佛法三藏,可以度亡脱苦,寿身无坏。能解百冤之结,能消无妄之灾。谁肯领朕旨意,上西天拜佛求经?”旁边闪过玄奘法师,施礼道:“贫僧不才,愿效犬马之劳,与陛下求取真经,祈保我王江山永固。”唐王大喜,上前将玄奘法师扶起道:“法师果能尽此忠贤,不怕程途遥远,跋涉山川,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。”就在那寺里佛前,与玄奘拜了四拜,口称“御弟圣僧” ,並赐名‘唐僧’ ,作为自已的替僧。玄奘感谢不尽道:“陛下,贫僧有何德何能,敢蒙天恩眷顾如此?我这一去,定要捐躯努力,直至西天。如不到西天,不得真经,即死也不敢回国,永堕沉沦地狱。随在佛前拈香,以此为誓。唐王甚喜,即命回銮,待选良辰利日,发牒出行。开始了西游纪----唐僧取经的故事。


臧云翔

上一篇: 蒙山大佛的起由
下一篇:暂无